Somdej Pra Bhuddhachara Toh Prohmarangsri 圣僧 阿占多

Somdej Pra Bhuddhachara Toh Prohmarangsri 圣僧 阿占多

2010年8月24日星期二

泰国高僧之龙婆空 TOK RAJA

在马来西亚偏远的吉兰丹,历代来皆出产过无数高僧及奇僧,他们这种「入地狱」式的存在,照耀了丹州这个被外人视为「蛮荒」之地,也因为他们努力不懈带动,丹州建立了无数富有传奇色彩的巍峨佛寺。着如早期着名的卧佛寺及站佛寺(其实是行佛寺),及后期崛起的坐佛寺、双龙寺及龙船寺,往往教首次膜拜的善信,对其庞然堂皇的建筑咋舌不已,叹为观止!但有言道,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有仙则灵;原来威望驾临丹州大小佛寺的,并非来自上述「五指佛寺」中任何一间,而是知名度远逊的「僧王寺」!僧王寺名气不够上述佛寺响亮,主要是该寺并没被刻意发展成为着名的旅游胜地,加上低调作风及长期来没甚获传媒及当局关注,僧王寺对外州人而言,可说是「默默无闻」。但这种说法,肯定不包括对本地佛寺有认识者及泰国的善信,对他们而言,僧王寺才拥有至高无上地位,以及威名赫赫代表性佛寺。其中奠定该佛寺地位的便是一代神僧--朝坤克隆(CHAOKHUN KHRON)。朝坤意为众僧之首,克隆是人名;大马历史上,首位获得泰王赐封为一州僧首的神僧,他也是当时并非泰国本土和尚的泰国十大神僧之一!赐封他的是拉玛五世泰王,即续袭后来被拍摄成电影「国王与我」拉玛四世泰王蒙谷的王位者;僧王寺之名就由他而起。受封后,上世纪初可说是僧王克隆的「神话」时代,威望如日中天,声名远播海外,无人不知;甚至丹州境内的友族,也尊称朝坤克隆为「Tok Raja」。朝坤克隆后,续承其位的分别是朝坤张及朝坤密,他们也各别获得泰王赐封,成为统领丹州境内众佛寺及僧侣的僧王。三代各富神奇色彩的僧王,已使得僧王寺奠定王者地位,牢不可动,也使善信心中,永远缅怀僧王时代。住持:法力非正信之道冀注意佛法精微在远古荒蛮的时代,村人更在意的是神僧的法力,但实际上,神僧们虽都「身怀绝技」,甚至拥有通灵力量,但这始终并非我佛的正信之道。因此,目前掌寺的年轻住持昙文,了解到时代进步,正是时候摆脱善信们对高僧必须拥有神奇力量要求,他以身作则,努力摆脱这种非份要求及期望。他说,神怪力量始终不是佛法中所着重之处,尽管必然会有许多善信会对他没怀神力而感失望,但他更希望,善信注意的是佛法精微。本身受过高等教育,甚至曾经只身远赴斯里兰卡修读佛经,而且早前若非师父朝坤密要求,他早已到印度深造更高境界佛法。昙文是本地泰裔;为人随和,说得一口流利英语、国语及福建话,与他谈天,往往可查觉到他那不经意流露出来的智慧及抱负,记者有感于如此人中之龙,何以浅搁 乡野?针对记者所问,他直指在这里并不快乐,他的理想仍旧是到印度修习佛法,但持着师父去世前的要求,他只好留下当僧王寺住持。询及在他之前的三代僧王都拥有深厚法力,他笑说,先修习佛法吧,等以后老了看看有没有时间,也许会学一些。其实,佛法并没要求僧人必须修习蛊术或解降术,但鉴于早期的丹州及泰南,充满蛊毒降害事件,因此德高望重的僧人往往出于慈悲之心,才会通过神力救人,但也无意显露奇异力量,久而众人推崇。他指出,早期的僧侣因「市场需求」而必须修习天文地理、蛊术降头及各类草药的运用,这叫做「方便法」,只是藉此在医药设备落后,甚至于近乎零的村落里行医救人,吸引善信接受教化。他说,目前医学昌明,僧侣无需再扮演解降及土医的角色,而他本身也乐得如此,集中精神修读佛经及到处讲解佛经,他曾到过台湾、香港及新加坡等地举行佛法讲座。「我努力修习英文,不是为了要做『西方和尚』,而是要方便通过英文,与世界各善信沟通及藉此读取英文版佛经,目前我也通过电脑网络来学习。」逾十村落居民分批建诫律院王寺本身并没号召众佛寺的权力,却因为三代僧王都住在该寺,加上目前主持也是位甚具威望的高学问僧侣,无形中使该寺有超然地位。更多时候,僧王寺在丹州被当地人习惯叫作「僧王庙」,也许这比较顺口,事实上泰式佛寺叫做樾(WAT),泰式名称为 WAT UTTAMARAM,占地约十英亩,范畴甚广及建有多座建筑,包括大雄宝殿、诫律院、主持院、僧侣院及骨灰塔等。相信早在十九世纪前(丹州曾是泰属地)的僧王寺原寺并非在现址,而是鲁伯仲(LUBOK JONG),后来当时的僧首昙范喇阿巴查叔于一九二五年迁寺至目前村落甘榜克默昔(KG KEMESEK)。在僧王制由泰王拉玛五世开始前,统领众僧侣者仅叫做僧首,后来才改用更完善的僧王制,僧王受泰王承认及赐封代表权威的扇子。第一代僧王朝坤克隆是从一九二五年始担任至一九六二年去世,他之前的纪录大多不详。据知,该寺是由远近十余个村落(该区村民多达八十巴仙是泰裔)村民,分批轮流为该寺建上最有代表性的诫律院。据知,该院是绘图师远到泰国曼谷根据泰皇某座建筑设计而建,深具泰国传统建筑的精致及典雅,并有龙、虎、象等吉祥物围寺,以示护佑。僧王职权如同州务大臣,处理及决定州内各佛寺诸类事件,包括择日为高僧遗体火化。僧王遗体留寺内第二代僧王为朝坤张(CHAOKHUN CHAN)及第三代为朝坤密(CHAOKHUN MIT )。朝坤密于五年前去世,遗体经过防腐留存在寺内供善信膜拜敬仰。目前该寺住持是巴拉克鲁文昙(PHRA KHRU BOON THAM),巴拉克鲁是职位,低于僧王,文为人名,昙在泰文是和尚之意,简叫昙文。昙文也是丹州僧团理事会秘书及僧王秘书。他说,僧王的封赐来自两方面,即丹州苏丹封为「和尚首领」(ketua sami);而另一则来自泰王的封赐。因此,僧王通常必须获泰王及丹州苏丹封赐后,才名正言顺成为僧王,僧王是由僧团理事会所推荐。现任僧王昙裕并没住在僧王寺(他将于今年杪获泰王封赐正式僧王号),而是在道北县另一佛寺;但每当重大会议,仍习惯性选择在僧王寺进行,偶尔才到其他佛寺进行。

1 条评论:

  1. 谢谢您的宝贵资料,但是可以改改字体吗,很辛苦才读完

    回复删除